概況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組建于1999年6月,是以原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低溫技術實驗中心為主體,聯合北京人工晶體研究發展中心和化學研究所的相關部分整合而成。全所現有在職職工841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05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74人。設有物理學、化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3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材料學二級學科博士、...
世紀更迭,創新潮起,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應運而生。二十年來,理化所秉持中國科學院賦予的以高技術創新與轉移成果轉化研究為主的戰略定位,將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面向世界科學前沿緊密結合,不斷凝練科技目標,凝聚、造就和優化創新隊伍,在各整合單元多年積累的基礎上,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獲得多項國家級獎勵,推動數十項重大應用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所長:汪鵬飛 黨委書記:張麗萍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新建 副所長:羅二倉 副所長:王雪松 副所長:王樹濤
機構設置
科研成果
科研裝備
人才隊伍
院地合作
國際合作
研究生教育
黨群文化
科學傳播
信息公開
實驗室面向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高新技術產業和科技發展前沿,圍繞低溫工程學的重要基礎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發揮團隊優勢、學科交叉優勢,深入系統地開展工作,爭取在新型低溫制冷方法、低溫清潔能源技術、低溫生物醫學、大型低溫系統關鍵技術、先進低溫材料等基礎研究方面取得原創性的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同時,在低溫工程學新技術的應用方面做出重大技術創新,推進其在能源、環境、信息、航天、健康、科學前沿探索以及國家安全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加強低溫工程學領域的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和實驗室研究條件建設,使實驗室發展為國內外低溫工程學領域有重要影響的科技創新基地和高水平人才培養基地。
現面向所外發布2022 -2023年度開放課題,歡迎申請。
一、開放對象
國內外具有助研、講師、工程師以上職稱或具有同等研究能力的研究人員,或已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
二、研究方向
(1) 低溫流體與固體熱物性、力學、電磁特性研究
重點包括:低溫混合工質流體熱物性基礎數據研究;新型低溫功能材料(磁制冷、熱電制冷、鐵電制冷等)熱物性、力學特性研究;材料低溫處理新技術及改性機理研究。
(2) 低溫傳熱及新技術研究
重點包括:高熱流密度傳熱技術(液態金屬、納米流體、微通道沸騰換熱等);交變流動轉捩特性及回熱器、換熱器機理研究;深冷多元混合工質流動冷凝與沸騰傳熱機理研究;低溫流體微尺度傳熱特性、機理及強化傳熱新技術研究;液氦傳熱新技術。
(3) 先進低溫系統中的能量傳輸與轉換機理研究
重點包括:液氦溫區透平膨脹技術;煤層氣/天然氣液化技術;新型交變流動制冷、熱聲制冷/熱泵研究;新型固體制冷方法研究;新型低溫儲能技術研究;冷能利用技術研究。
(4) 低溫生物熱醫學理論和新技術研究
重點包括:低溫生物醫學熱物理問題研究;先進低溫醫學方法與醫療裝備技術研究;生物材料低溫保存機理研究;納米材料合成及其生物應用;腦冷卻方法;人體熱舒適技術。
(5) 制冷與人工環境技術研究
重點包括:易腐食品保質控制方法與高效冷鏈裝備技術;新能源汽車一體式空調技術;先進熱管理技術;高效熱泵技術;超低能耗人工環境技術。
三、基金申請程序
(1) 申請基金課題須填寫中國科學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書。(模板見附件)
(2) 基金申請書一式三份(簽字蓋章)報送中國科學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電子版發送地址見下。
(3) 申請課題由中國科學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評審擇優錄取。在相同條件下,實驗室對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交叉學科的課題將優先考慮給予支持;優秀青年科學工作者優先。為了鼓勵開放流動、吸引國內外優秀科技工作者來重點實驗室工作,在相同條件下,優先考慮同國內外開展合作的研究項目。批準后的申請課題列為實驗室研究課題,下達研究經費。
(4) 申請人在課題申請前與擬合作的題目組有關負責人和研究員共同討論,確定好研究課題實施方案。已申請過本室開放課題的人員,在已有課題未結題之前,不得申請新課題。課題完成期限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5) 本室外聘研究員不必申請開放課題,可直接進行合作研究。
(6) 研究組構成請見附件“課題組聯系方式”。
四、基金的使用與管理
(1) 課題開展時間一般以1年為期,不超過2年。
(2) 課題申請金額不超過3萬元,金額一次核定,分階段撥給。
(3) 本研究基金由實驗室統一管理。根據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財務管理規定以及“重點實驗室管理條例及開放課題管理辦法”,經費使用不得違反財務制度。
五、課題及成果管理
(1) 資助課題結束后,必須向實驗室提交研究工作總結,學術論文或報告,課題工作中的原始資料,檔案及目錄。
(2) 申請人須在國際或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不少于一篇學術論文方可申請結題驗收。
(3) 開放課題研究成果雙方共享。申請人在發表學術論文及專利成果中應署本實驗室名,并注明該成果受到本實驗室資助。
實驗室中文名:中國科學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理化技術研究所)
實驗室英文名:CAS Key Laboratory of Cryogenics, TIPC
(4) 實驗室主任須經常檢查課題進展執行情況,發現未完成計劃或原方案有問題時,實驗室主任有權暫時終止或取消基金資助。
征集時間:至2022年5月20日
征集要求:請參考附件格式要求申報
聯系方式: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東路29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100190
電話:010-82543427
E-mail:cryo@mail.ipc.ac.cn
附件1:中國科學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單元聯系方式
附件2:中國科學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書模板
附件3:中國科學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使用規定
附件4:中國科學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結題報告模板
通知公告
中國科學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申請指南(2022-2023年)
稿件來源: 發布時間:2022-04-22實驗室面向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高新技術產業和科技發展前沿,圍繞低溫工程學的重要基礎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發揮團隊優勢、學科交叉優勢,深入系統地開展工作,爭取在新型低溫制冷方法、低溫清潔能源技術、低溫生物醫學、大型低溫系統關鍵技術、先進低溫材料等基礎研究方面取得原創性的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同時,在低溫工程學新技術的應用方面做出重大技術創新,推進其在能源、環境、信息、航天、健康、科學前沿探索以及國家安全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加強低溫工程學領域的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和實驗室研究條件建設,使實驗室發展為國內外低溫工程學領域有重要影響的科技創新基地和高水平人才培養基地。
現面向所外發布2022 -2023年度開放課題,歡迎申請。
一、開放對象
國內外具有助研、講師、工程師以上職稱或具有同等研究能力的研究人員,或已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
二、研究方向
(1) 低溫流體與固體熱物性、力學、電磁特性研究
重點包括:低溫混合工質流體熱物性基礎數據研究;新型低溫功能材料(磁制冷、熱電制冷、鐵電制冷等)熱物性、力學特性研究;材料低溫處理新技術及改性機理研究。
(2) 低溫傳熱及新技術研究
重點包括:高熱流密度傳熱技術(液態金屬、納米流體、微通道沸騰換熱等);交變流動轉捩特性及回熱器、換熱器機理研究;深冷多元混合工質流動冷凝與沸騰傳熱機理研究;低溫流體微尺度傳熱特性、機理及強化傳熱新技術研究;液氦傳熱新技術。
(3) 先進低溫系統中的能量傳輸與轉換機理研究
重點包括:液氦溫區透平膨脹技術;煤層氣/天然氣液化技術;新型交變流動制冷、熱聲制冷/熱泵研究;新型固體制冷方法研究;新型低溫儲能技術研究;冷能利用技術研究。
(4) 低溫生物熱醫學理論和新技術研究
重點包括:低溫生物醫學熱物理問題研究;先進低溫醫學方法與醫療裝備技術研究;生物材料低溫保存機理研究;納米材料合成及其生物應用;腦冷卻方法;人體熱舒適技術。
(5) 制冷與人工環境技術研究
重點包括:易腐食品保質控制方法與高效冷鏈裝備技術;新能源汽車一體式空調技術;先進熱管理技術;高效熱泵技術;超低能耗人工環境技術。
三、基金申請程序
(1) 申請基金課題須填寫中國科學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書。(模板見附件)
(2) 基金申請書一式三份(簽字蓋章)報送中國科學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電子版發送地址見下。
(3) 申請課題由中國科學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評審擇優錄取。在相同條件下,實驗室對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交叉學科的課題將優先考慮給予支持;優秀青年科學工作者優先。為了鼓勵開放流動、吸引國內外優秀科技工作者來重點實驗室工作,在相同條件下,優先考慮同國內外開展合作的研究項目。批準后的申請課題列為實驗室研究課題,下達研究經費。
(4) 申請人在課題申請前與擬合作的題目組有關負責人和研究員共同討論,確定好研究課題實施方案。已申請過本室開放課題的人員,在已有課題未結題之前,不得申請新課題。課題完成期限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5) 本室外聘研究員不必申請開放課題,可直接進行合作研究。
(6) 研究組構成請見附件“課題組聯系方式”。
四、基金的使用與管理
(1) 課題開展時間一般以1年為期,不超過2年。
(2) 課題申請金額不超過3萬元,金額一次核定,分階段撥給。
(3) 本研究基金由實驗室統一管理。根據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財務管理規定以及“重點實驗室管理條例及開放課題管理辦法”,經費使用不得違反財務制度。
五、課題及成果管理
(1) 資助課題結束后,必須向實驗室提交研究工作總結,學術論文或報告,課題工作中的原始資料,檔案及目錄。
(2) 申請人須在國際或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不少于一篇學術論文方可申請結題驗收。
(3) 開放課題研究成果雙方共享。申請人在發表學術論文及專利成果中應署本實驗室名,并注明該成果受到本實驗室資助。
實驗室中文名:中國科學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理化技術研究所)
實驗室英文名:CAS Key Laboratory of Cryogenics, TIPC
(4) 實驗室主任須經常檢查課題進展執行情況,發現未完成計劃或原方案有問題時,實驗室主任有權暫時終止或取消基金資助。
征集時間:至2022年5月20日
征集要求:請參考附件格式要求申報
聯系方式: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東路29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100190
電話:010-82543427
E-mail:cryo@mail.ipc.ac.cn
附件1:中國科學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單元聯系方式
附件2:中國科學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書模板
附件3:中國科學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使用規定
附件4:中國科學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結題報告模板
附件: